她的青春在松江黑土上美丽绽放
她,是个很平常的人,每天做的也是十分平常的事,但就是在这样经常费力不讨好的岗位上,她坚持了11年;
她,是个很普通的人,每天她耳朵里灌的都是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但她却以苦为乐地听了11年;
她,是个特别热心的人,为了能给别人多一些帮助,常常没事找事;
她,很像一团绿色的火焰,在平凡中燃烧青春,在平凡中绽放精彩。
她就是赵惠娟,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
时间填满,它便如梭般穿过
从迈进船营法院的大门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逃”出过“民事”。2006年,她通过公务员考试考入船营法院,成了民庭书记员。庭审记录,外出送达,装订卷宗,制定报表……一天四、五个庭是常事儿,为整理文书,她的午饭时间一缩再缩,就是走路都是小跑着。法槌落地声回荡心间,催赶着她如饥似渴地学习。两年的书记员工作中,她将多年的案例、前沿的法学理论和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吃了个遍,多少个夜晚,她办公室的灯光成为整栋大楼的“亮点”。2008年,赵惠娟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开始从事审判工作,这一干就是9年,她审结了1400余起各类民事案件,调解率达到76%。
天平之上,以理服人化解纷争
赵惠娟常说:“法官不是官,是杆秤,称的是良心,称的是公道。称公道了,人心也就公道了,纠纷也就解决了。”
“赵法官,为了我们家的事你废了这么大的心,最后终于圆满解决了,真实太谢谢你了。”看着5个子女陪着周大爷一同走出了法庭,赵惠娟感觉特别有成就感。
周大爷年逾八十,生病住院花了近4万元的医药费,6个子女中有4个子女拒绝负担老人的医药费,家里闹得不可开交,老人无奈只好将6个子女告上了法院。瞧着几个子女互相指责、互不相让,周大爷时常发着呆,摇着头,叹着气。
这一幕,赵惠娟敏锐地捕捉到了周大爷的复杂心绪,做起了亲情调解。他以老人养育之恩、关爱之情为突破口,讲起了法律规定,叙起了夫妻、兄妹、父子、家庭之情之理之义。为了交流一个观点,她不厌其烦地做其中一人工作10多次。一个当事人夜里打来电话,向赵惠娟哭诉了半个多小时,此时正是冬天,怕影响丈夫休息的赵惠娟就在阳台上接了半个小时电话。最后,周大爷的5名子女被赵惠娟的真诚所打动,不再争吵,在赵惠娟主持下理性协商,自愿承担了老人的医药费,这起持续10余年的家庭矛盾最终得到化解。
无私无畏,法官的品格就是法律的力量
赵惠娟常说:“法之大者,在于公正,法官的品格就是法律的力量。”而她,从一开始就是这么做的。
从事审判工作之初,她就给自己立下了规矩:身不能懒,手不能长,嘴不能馋,心不能偏。在面临权与法、情与法、钱与法的考验和抉择中,她始终选择后者。
开庭前花钱买公道的,诉讼中花钱买照顾的,胜诉后用钱表示感谢的……不论是谁,关系如何,背景如何,在她这儿,她都“不开面儿”。
一个吃过她闭门羹的闺蜜说,“在这方面我可不敢招惹她,油盐不进啊!现在回想起来,脸还烫呢!”
那次是一起民间借贷案子,原告恰好是赵惠娟闺蜜的一个亲戚,由于没有直接证据,该案内容含混不清,赵惠娟的闺蜜便想看看能不能走走关系。于是,她像平时一样去赵惠娟家串门,聊到高兴处,瞅准时机,拿出信封:“娟子,有个事得求你,我一个亲戚是你一个案子的原告,你给照顾照顾。”赵惠娟当场拒绝,竟要撵她走,还说,“如果是这事,你可以走了。”临走前,赵惠娟的闺蜜说了狠话:“没想到你这样,算我没你这个朋友。”赵惠娟感到既委屈也无奈。
后来,案子依法被驳回,很多年后,她的这个闺蜜才与她恢复关系。谈及这件事,她问闺蜜:“被私情浸染的法律还是真正的法律吗?”从此,她的那个闺蜜对她更尊重了。
法槌之下,群众利益铭记心中
“赵姐,用工单位的给了我4200元的补偿款,1万元的失业保险金我也领到手了,孩子上学的费用有着落了。不只是我的,其他60多人的钱都拿到手了。”小秦打来电话激动的说。
“那就好,以后找个稳妥的工作,好好干。”
“好的赵姐,我前几天我看见你胳膊上长了块白斑和我姐的一样,我找到了个偏方,我姐用了挺好使的,我给你送过去。”
接到小秦的电话,赵惠娟感到很意外,但更多的是感动,没想到纠纷解决了当事人还想着自己。
小秦30多岁,通过劳务服务公司与我市一家龙头企业签订了用工合同,后因劳务费用问题与用工单位发生纠纷,协商未果后遂将其诉至法院。由于该案原告众多,向小秦这样的原告有60多人,双方矛盾尤为尖锐,且关乎民生民利和社会稳定,案子异常棘手,就连那些资历老的法官都替她头疼,都提醒她:“这个案子太复杂,你别太较真了!”
赵惠娟也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回到家里,她辗转难眠,心里有一个声音在问自己:“如果怕麻烦、怕惹事,法律的公正还如何体现?”
她暗下决心,不管多少困难,阻力有多大,都要把案子办好。在开庭前,她详细阅卷,找准双方争议的焦点和利益平衡点,利用调查取证和证据交换等环节开展庭前调解;在开庭过程中,她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通过向当事人阐明法律、明确责任、分析利害,进行庭上调解;在庭审后,她运用“成本计算”、“借助外力”、“案例提示”等方法,竭力促使双方和解,最后她以一颗诚心打动了当事人,终于促使各方达成和解。同时,她又积极与人社局沟通协商失业保险金问题,确保原告能及时领取失业保险金,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
倾心守护,家是温暖的港湾
当整个城市由喧嚣归于平静,赵惠娟家的灯光依然亮着。台灯下,她正在检查孩子一天来的功课。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工作虽然很忙,但她一直尽力做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妈妈。
“家庭和法庭就是我心里的一杆天平,少了哪个都不平衡。”
2016年11月,赵惠娟86岁的婆婆不慎摔倒住院手术,那时,正好是年末结案的关键时期,庭内事务多,又赶上一个重要案子,无法在手术期间陪伴在婆婆身边。婆婆出院后,她把婆婆接到家中,下了班,变着花样的给婆婆做好吃的,陪婆婆聊天,擦洗身子……
婆婆心疼地对来看望的法院同事说,“娟子不易啊!白天工作那么辛苦,晚上还要照顾我,看她这阵子瘦了好几斤,我心里难受啊!有个这么孝顺的儿媳妇,我知足了!”
母爱是人性里最柔软的部分,对赵惠娟也是一样。
不管工作上有多累,只要看到孩子的笑脸,听到孩子的声音,一切疲惫便烟消云散。
“她工作上事儿虽多,但儿子的学业和生活起居,只要有时间,她都会亲自做。”赵惠娟的丈夫说。
她和儿子无数个夜晚定格于一个画面:儿子在一旁做作业,她在一旁看卷宗,遇到难题,她耐心地讲解,孩子睡熟,她温柔地掖好被角,又独自阅卷到深夜。
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但无数个简单汇聚在一起,那就是浓浓的爱!
到了节假日,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带着孩子出去,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努力让自己和其他妈妈一样。
“你给妈妈打多少分?”儿子脱口而出,“当然100分!妈妈虽然陪我的时间少一些,但我知道妈妈有多爱我和爸爸,我为妈妈的工作骄傲,长大后我也要像妈妈一样!”
面对同样的问题,丈夫给了她同样的分数!
这些年,赵惠娟先后被吉林市政府授予吉林市百名优秀干警称号,多次被吉林市中院授予“办案能手”、“调解能手”等称号,并多次被市中级法院授予嘉奖、荣记个人三等功。在这些军功章上,她在心里默默地“刻”上了家人的名字。
工作上累累硕果,家庭里和谐美满,从她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中,我们感受到了她对待事业的信念,对待家庭的态度,她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在松江黑土地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坚守着法律的天平,守护着幸福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