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船营法院:“三步法”解决法庭送达难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8-05-22 15:37:27 打印 字号: | |

       长期以来,送达工作一直是人民法庭的工作难题,“送达难”已经成为制约审判工作效率的瓶颈,据统计,在民商事案件中,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送达工作上。面对这一情况,船营区人民法院大绥河法庭转变工作思路,探索推行“三步送达法”,积极破解送达难题,提高审判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的送达难题。

       注重拓展立案信息。立案阶段严格把关,要求原告提供双方当事人准确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对地址签字确认,明确原告的义务及不能送达的法律后果,对被告地址不明、身份信息模糊的案件,要求原告尽量核实。立案审查时除审查起诉受理材料外,一律要求原告填写司法送达地址确认书,并自愿登记电子送达情况。同时提醒原告全面提供被告家人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并将居住交通环境、与村委会距离等拓展信息记录在册。

       探索送达联络点模式。船营区人民法院大绥河法庭下辖四个乡镇,大绥河镇、搜登站镇、越北镇、欢喜乡,辖区面积800平方公里,包含59个自然村,人口近15万,地域广、居住分散、流动人口多。由此,大绥河法庭立足实践,针对案件数量多、送达问题突出的搜登站镇开展试点工作,设立村屯联络点,委任各村部的村干部为该院的送达联络员,这些联络员成为法院深入村屯的眼睛和触角,就像是定位系统

       一样,能够准确告知法官相关情况,法官可根据联络员提供的线索进行有效送达,极大提高了送达效率,截至目前,送达联络员帮助法庭成功送达30余人次。

       灵活推行错时送达。针对法庭辖区农村当事人劳动生产时间和作息时间,改变工作期间“8小时”送达模式,巧用清晨、中午、傍晚、周末、节假日等节点,灵活推行错时送达、突击送达、多次送达,通过打时间差极大提高了送达效率。每次送达均做好时间、地点、人员的记载,针对拒不配合、抵触情绪强烈的当事人,释法明理,人性化送达。2018年以来,大绥河法庭开展错时加班送达10余次,成功送达40余件次。

       合理分配司法资源,巧借外力破解送达难题,船营区人民法院大绥河法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该院计划在大绥河镇和越北镇陆续开展联络员制度。截至目前,大绥河法庭已送达180余次,送达成功率为90%。

 

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 孙畅 张泽龙

责任编辑:船营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