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 霍天媛
在人类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值得我们铭记,除了法律,他们别无所崇;除了良知,他们别无指引;除了正义,他们别无追求!从铁面无私的包拯,到断案如神的狄仁杰;从明察秋毫的宋慈,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几百年来,他们一直被人传颂。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伴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更多优秀的法官脱颖而出,他们有不计病痛、默默奉献的金桂兰;有公而忘私、定纷止争的黄学军;有尽职尽责、耐心细致的钟蔚莉;有执法如山、融情似水的李昆仑,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无不彰显着一个法官应有的职业素质。
法官素质包括很多方面,而我认为其灵魂则是法官优良的思想品格。英国学者培根说过:“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都败坏了。”而美国法学家道格拉斯同样强调:“司法的腐败,即便是局部腐败,也是对正义的源头活水的玷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法官素质的养成及践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作为一名法官,要时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独”。让法官素质开出司法公平正义之花。”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执法者自身的道德品行不仅能解决一次纠纷,更能教化一方民众。《魏书·烈世传》中记载,记清太守崔景伯是有名的孝子,其治下有一人不孝,欲治其罪,崔景伯的母亲告诉他,可将不孝子带到家中暂住。不孝子在崔府中看到太守对母亲无微不至的侍奉,深受感动,回乡后,效法崔景伯,终以孝而闻名千里。这才是司法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法立而无犯,刑设而不用”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为太平之始,身为一名可决断当事人余生命运的法官,如果不修其身,何以天下太平!
法官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坚定的意志,更要有高尚的品行。在我9个月的工作中,所见无不证明着这一点。
那是一个寒风瑟瑟的夜晚,她留夜在办公室赶写判决书,家中的孩子在电话那头一声一声的呼唤着“妈妈”,她何尝不想将孩子拥入怀中,她何尝不想与爱人共享晚宴,可她知道,当事人此刻更需要她的决断,他们更需要在结束漫长的诉讼后,与家人吃一顿晚饭,对亲人道一声平安。
在一个民事纠纷的案件中,一个经济上并不宽裕的老人,为了得到公平的判决,将一个泛黄的旧信封偷偷塞到他的手中,看到老人无法伸直的如树根般粗糙的双手,他沉默了。难道正义需要用金钱才能获得吗?他婉拒了老人的信封,微笑着轻拍老人的手背,“不要紧张,放心,法律会保护您的”当他转身步入审判庭的一刻,背影却更显威严,因为此刻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法官的荣耀,更有法律的尊严。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要抵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法官只是纷繁世界中万千职业的一个,它太平凡;但却因无数个执法者的努力,又让它太不凡。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他们或许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至少有一点他们可以做到,就是把廉洁自律牢记脑海,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为国家留下安宁,为百姓留下口碑,为家庭留下幸福,为自己留下清白。
法官的舞台不在觥筹交错的酒桌上,不在七彩斑澜的霓红灯下,也不在高谈阔论的喧嚣声中。法官的舞台只在庄严的法庭之上,只在高悬的国徽之下,只在清脆的法槌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