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 张艺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是民事审判二庭的张艺凡。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肩负法官使命,在通往正义的道路上昂首前行》。
2013年,怀揣着对三尺法台的信仰,我有幸加入了船法大家庭。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羡慕法官法槌起落,定纷止争,甚是威严,依据法律,用判决告诉双方当事人,到底谁说的算。而当自己真正走上审判岗位,接手每一起案件,徘徊于当事人之间时,却让我迷惑了,有时候明明判决结果是公正的,为什么当事人就是不理解,上诉甚至上访。而换位思考,百姓来到法院,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法官,而究竟什么才能让来院百姓都信服。
2016年,我接手了一起巨辰公司诉青岛副食留守处因申请诉中财产保全损害责任纠纷的案件,双方积怨很深,青岛副食留守处由老的国有企业改制留守人员组成,都是老人,案子刚刚开完庭,青岛副食留守处的一群老人便情绪激动,要求申请回避,理由是对方律师和合议庭的一名成员说了句“法官,你的案子呀”,闹得不可开胶。提交回避申请的同时,要求按照法律规定期限给出答复。庭长带着审判长和我接待了他们,听着老人们诉说这样、那样子虚乌有的事情,当时我就在想,毫无根据说这说那,只能依法驳回,但庭长并没有带着我们转头就走,而是反复解释打个招呼只是礼貌法律规定,当事人申请回避要有证据证明,只要有证据,随时向合议庭、庭长反映,一定依法作出决定。更是从案件出发,如果真的有理,怎么会不胜诉。老人们听了庭长和审判长的话,最终说了一句,行吧,我们暂时相信,不提回避了。事后,我很不解,面对着他们的指责甚至无理的闹访,明明为什么要用一下午的时间去听、去解释,一纸决定一纸驳回可以,然后呢,是不是就真的止争呢。。。是啊,法官适用法律得出裁判结果容易,而如何让来到法院的当事人从内心去接受作出的公平公正的裁判结果或许要比裁判本身更加重要。
作为一名法官,需要的不仅仅是送达、开庭、作出判决这样机械的工作,它更需要法官用法律构筑共识、让法律回归生活,让当事人感受到尊严,让正义看得见,只有这样才能让来院的群众真切感受到公正,从内心去信服裁判。
而作为法官队伍中的一员,身着法袍,我们肩负公平使命,将司法融入人心,在正义的道路上昂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