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 杨东方
如今如果提到《人民的名义》,想来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那么大家是否了解最近正在上映的另一部电视剧《阳光下的法庭》。一部以法官和法院审执工作为题材的法治剧,我想作为法院人这部剧的代入感肯定要更强一些。既然提到了这部剧就不得不提剧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剧中法院院长一段话,她是这样说的:“一个优秀的法官,一定是个有心人。不仅要有较高的智商,还要有很高的情商,要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情感,要能够感受到人间的疾苦和深情。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将温暖和正确的价值观带给每一位当事人。法官,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机器。他是法律的执行者,更是法律的诠释者。在当事人看来,他有温度,法律就有温度;他有深情,法律就有深情;他有正义之心,法律就有正义的灵魂。”
我们说艺术高于生活,但也源于生活,剧中的这段话其实就是在阐述法官的素质之于法律是何等重要。古人就曾说过“不敢以无才无德之身亲案牍”,可见,法官自古便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如若不是德才兼备,必然无法明镜高悬。
数一数来到法院也有几个春秋 ,工作中也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听过数不清多少对法官的评价和议论。
有的人说,法官要悲天悯人、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我说没错,法官当然要懂得包容,因为人们往往会把最不开心的事、最负面的情绪都抛给了法官,而法官则要以正义化身的形象,接触着社会最复杂的纠纷和情绪。可曾见过当事人兄弟之间矛盾重重,喧嚣怒骂来到法院,是我们的法官的耐心倾听、悉心劝导,才促成最终的调解结案。
又有的人说,法官要能够洞察世象,精通法律,明辨是非,我说当然,法官必须要有渊博的学识,必须要精通业务,因为人们将纠纷提交法院裁决,为的就是查清事实、分清是非。可曾见败诉后当事人抱着厚厚的法律书籍对法官咄咄逼问,是我们的法官引经据典、释法明理、辨析对错,他方才息诉罢访。
还有的人说,法官要廉洁自律、清白做人。我说,这是一名法官的底线,因为惟有如此,方能使自己处于最中央,使法律的天平不致发生倾斜;才能实现刚正不阿,如墨线过木曲也正,似明矾入水浊亦清。曾见过当事人百般猜疑,甚至言之凿凿,然经多方调查证实我们的法官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而后再见那当事人的安然服判,不正合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
虽然我还不是一名法官,但我深知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其中艰辛也非只言片语可以描述。人们看得见那一纸工整严谨得判决,却看不到我们的法官在为几百元甚至一张桌椅判给谁更合适时的绞尽脑汁;人们看得见当庭宣判时得庄严肃穆,却看不到我们的法官为了一个罪名能否认定时的反复讨论。人们看得见法官每天精神抖擞的面貌,却看不到我们的法官为了尽快结案加班加点而放弃陪伴家人的身影。也许正因如此,但凡当事人稍有误解,便可能对法官产生种种质疑,甚至无端指责。面对此番种种我们的法官也害怕过、愤怒过、焦虑过,因为我们也是普通人,但这些最终都归于平静。因为当老无所养的老人因为我们的工作而老有所依时,当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因我们的工作而重归于好时,当犯罪分子因为我们的工作而被依法惩治时,当农民工兄弟因为我们的工作而领到血汗钱时,当老百姓因我们的工作而真诚的说出一声“感谢法官”时。心中的那份激动和自豪更是无以言表的。也许我们处理的案件没有惊心动魄的伟绩,但却无不是需要以赤诚之心,百倍努力,方才能换来一份和谐与安宁。这才是法官的真正价值,这样的法官才真实而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