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老骥”志在执行一线 —船营法院老法官的“不老”故事
分享到:
作者:孙畅  发布时间:2018-08-27 15:20:47 打印 字号: | |

   他是让组织省心、让同事安心、让当事人放心的好法官,他是工作上埋头苦干扎实肯干,有能力有思路有方法的好干部,他是坚持理想信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优秀党员。他就是船营法院执行局返聘法官张宴君。

    2016年是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开启之年,也是老张法官退休之年,他的退休使得船营法院执行工作失去了一员得力大将。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组织希望他继续发挥余热,本可以含饴弄孙的他,面对基本解决执行难这个“大火坑”,他义无反顾接受了组织返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两年来,年逾六旬的老张法官毅然奋勇向前,极大地为船营法院缓解了案多人少问题。

     他是当事人的真心朋友。还记得5月份,法院就一起侵权案件做出民事判决书,判决侵权人支付受害人人民币5000余元。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抵触情绪很大,不理解,不到庭,不执行。张宴君经过调查得知,申请人和被执行人原来是朋友关系,后因一件琐事而赌气决裂闹上了法庭。他认为还是要从法理人情上下功夫,只要做好被执行人的工作就能避免走向强制执行。因此,他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寻找被执行人“讲法理”;“电话疗法”向被执行人“讲人情”。终于被执行人答应还款,案件得以圆满执结完毕。   

   他是青年干警的耐心老师。张宴君总是不遗余力向青年干警传授他的“毕生所学”,他总是告诫年轻人在执行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口勤、腿勤。眼勤,就是明辨真伪,留意被告的行踪、住所和财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手勤,就是勤于记笔录。随身携带笔记本将反映案情的各个细节都记录下来。口勤,就是既要耐心地宣传法律规定,又要懂得调和申请人和被执行人的关系,减少矛盾,避免摩擦,促使申请人和被执行人自动和解,做到双方都满意。腿勤,就是经常走出去。案件执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完成的,有些被执行人白天找不到,就得利用早、晚、星期天等休息时间去找。正是老张的“倾囊相助”,有效提高了年轻法官助理的业务能力,帮助青年干警迅速成长,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     

   老张法官在船营法院是良师益友般的存在。他勤勤恳恳一辈子,虽然没有惊天动地事迹,但有一份一位老法官对法律的信仰,对职业的忠诚,对为民司法事业的热爱与坚守,获得了全院上下一致的赞誉!

责任编辑:船营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