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狠抓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强劲发动信息化服务的“智慧引擎”,把改革创新成果转化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实际成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
“在线立案” 打破跨域立案“壁垒”
“跨域立案真是太给力了!一盏茶的功夫案子就立上了,大大降低了我们打官司的成本!”
近日,该院通过中国移动微法院诉讼服务系统,协助河南省项城市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成功实现首次跨省立案。原告张某住所地在吉林市,被告闫某住所地在河南省项城市,按照法律规定,该案应由河南省项城市人民法院管辖。受疫情影响,张某出行不便,当他得知船营法院可提供全国跨域立案服务时,决定就近向船营法院申请跨域立案。
该院立案工作人员审核材料后,帮助张某在中国移动微法院操作系统上录入案件相关信息。在提交跨域立案申请后,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河南省项城市人民法院,在线对接诉讼材料,审核通过后,河南省项城市人民法院对该案件正式立案。13分钟轻松实现了1800多公里的跨域传输,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诉讼。
“云端助攻” “零时差”调解跨洋纠纷
“喂喂喂,你能看见我吗?你能听清吗?……”此时正是加拿大多伦多市半夜十二点,北京时间下午一点,一件远隔重洋的案件正在调解中。
原告赵某与被告袁某系初中同学,袁某向赵某借款3万元非但未按期归还将赵某拉黑。赵某身在万里之遥的加拿大,她和家人四处打探却始终未能找到袁某,遂诉至法院。李法官接到该案后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袁某,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李法官通过互联网法庭与原告、被告远程视频连线,耐心做起调解工作,不到20分钟,原被告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一场跨洋纠纷得以顺利和解。这次互联网庭审,解决了当事人异地诉讼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获得了双方当事人的认可与点赞。
“云上法庭” 开启全新“互联网+”审判体验
“原告、被告和被告代理人,画面正常吗?能不能听清楚我说话?”“听得清”“可以的,没问题。”经过庭前调试,指导当事人使用手机登录“云间系统”在家中参与庭审,原告、被告和被告代理人按时出现在了主审法官的电脑屏幕上。
这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原告是一家民营企业,2018年将37台废旧挂车作价925000元卖给了被告马某、石某。2名被告分12次向原告指定银行账户汇入845771元,尚拖欠购车款79229元。原告多次催讨无果,于是诉至法院,要求支付购车款。为切实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船营法院“战疫”期间通过互联网法庭在线审理该案。在宣布法庭纪律、确认原被告身份等程序后,首先由原告陈述诉讼请求、被告答辩,经过双方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环节后,双方查阅电子庭审笔录并签字确认,一场同步录音录像的互联网庭审顺利结束。
四地连线 “隔空宣判”17名被告人
“报告审判长,准备工作已就绪,各方视频流畅无卡顿,声音清晰无杂音,可以开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响起,5月23日、24日双休日,该院采取“云审判”+“远程视频”形式,四地连线隔空开庭审理了21件涉及42名被告人的刑事案件,对13件17人当庭判决。
与以往不同,此次法庭现场只有法官和书记员,公诉人在检察院通过“云间系统”支持公诉,被告人在看守所提讯室“云出庭”,辩护人在家中参与远程庭审,通过网络视频系统连成一个完整的庭审现场,庭审所有环节均通过线上视频对话进行。庭审中,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等程序依法进行,整个庭审过程实时记录保存,完整流畅,声音画面清晰,井然有序。
当下,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已成为船营法院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提升司法效能的新动力,1-5月,该院网上立案1109件,网上调解371件,网上开庭96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