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邢飞飞, 26岁,2020年是我到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工作的第二年,两年来每天往返于出租屋——办公室,两点一线的生活让我觉得好像融入了吉林这个城市,却好似没有融入。
然而这个五月,却让我真正了解了这里的人、这座城。
5月10日
我所居住的四合田园小区出现了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紧接着小区陆续有人被确诊,顿时整个小区人心惶惶。
5月17日
我加入了所在社区建立的微信群,群里通知小区将于5月18日6时起全面封闭,全体居民接受核酸检测。
接到通知后的我内心十分忐忑,无法出门,老家更是回不去,亲戚朋友纷纷打电话问候我,询问我的情况,我只能佯装镇定,免得他们担心;法院的同事也相继打来电话反复提示我居家隔离的注意事项,提醒我把食品备足。
5月18日
早上5点我就醒了,开始等待核酸检测,由于担心自己是外地户口,加上只是租客,怕被社区遗漏,我一直徘徊在家门口,注意着楼道里的动静,同时一遍遍翻着社区微信群,生怕错过任何消息。
而在另一边,我依旧坚持居家办公。自从疫情反弹后,院里就将所有的庭审改为网上开庭,为了保证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我没有懈怠一丝一毫,8:00就开始联系每个当事人,与他们沟通协商网上开庭的具体事宜,一件件敲定好开庭时间。
就在我马上要把网上开庭情况上报给法官时,当事人李某的电话打了进来,提到自己年龄偏大,不适应网络开庭。当时的我一边焦急地等待核酸检测,另一边接起李某的电话,听到李某的顾虑后,我停顿了三四秒,我努力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告诫自己一定要摒弃杂念,跟当事人耐心释法沟通。于是,我跟当事人讲明了疫情特殊时期网上开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承诺会帮他使用网上开庭系统,最终,李某放心地挂断了电话。
网上开庭的所有事情都搞定了,可是检测还没轮到我,刚刚落地的心又悬了起来,22时08分,医护人员终于来了!我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心情顿时由阴转晴。
防护服后我看不清医护人员的脸,只能看到ta步履沉重地走到墙边倚靠着。
“你好,我看你有些累,坐下歇会儿吧!喝口水!”我搬来一把椅子,倒了一杯水给ta。
“不麻烦你了,谢谢你!咱们开始检测吧!下一家还在等着我们呢。”清脆的女声中略带疲惫,却甜美有余。说罢,这名穿着略显宽大的防护服的小姐姐麻利地拿出检测仪器帮我做起了检测,不到2分钟,检测就结束了,小姐姐迅速地赶往下一户人家,我匆忙地道了声谢谢,内心是无限的感激。
凌晨1:45,医护人员的检测还没结束,社区群内都是居民对医护人员和社区人员的感谢,今夜无眠,我们心里是满满的感动与温暖。
5月19日
早上8:00我才起床,睁开眼睛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社区微信群,因小区紧急封闭,很多居民没有采购足量的食物而在群内询问食物供应的问题,正在讨论着,社区工作人员来送菜了!
社区工作人员拿着扩音器在楼下喊,让居民按照单元楼一户指定一人下去领菜,居民们自觉地保持安全距离,每个领完菜的百姓都会对社区工作者由衷地说一句“谢谢”!
从早上9:00到下午3:00,社区工作人员怕污染防护服一口水没喝,从前一天通宵检测到今天一刻不清闲地送菜,扩音器里的声音嘶哑了,送菜的动作迟缓了,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5月21日
阴性!终于松了口气!
我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居家办公了,自从知道自己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干劲儿十足,通过电脑、手机进行网上办公,作为法院民一庭的内勤,每天做好上传下达,与此同时,坚决落实好居家隔离的各项要求,不给社区添乱。
短短的半个月,让我感触良多,最多的就是感动和骄傲,为自己拥有强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为吉林的医护人员骄傲,为我的社区骄傲,为小区所有居民骄傲。
篇幅有限,感动无限。
在这次疫情之前,吉林市只是我工作的地方,但从此,吉林市是我第二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