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一时陷入困境的企业,法官将破题解困作为处理案件的关键,以精准的司法服务,想方设法化解纠纷,助力企业重整旗鼓。近日,船营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高达300万元的涉企纠纷。
吉林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安装、消防安装工程装饰装潢工程及工业自动化安装的多种经营公司。2019年3月,因公司发展需要,在吉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保证担保的情况下,该公司向农村商业银行借款300万元,借款期限一年。借款后,资金为企业注入了活力,先期发展良好,能够按期向银行偿还约定的借款本息。但至2020年初,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至使借款不能按期偿还,构成根本违约。此种情况下,吉林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为保证人代为还款,之后便一纸诉状将吉林某集团有限公司告到了船营法院。
庭审中,双方虽对欠款事实并无争议,但被告公司陈述道:“赵法官,不是我们不想还钱,疫情期间,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工人无法上班,工程材料的进货出货均受到限制,我们基本处于半停业状态,不仅还款成为问题,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啊!”
办案法官意识到本案虽然事实清楚,一判了之也不会出现任何法律问题,但如果真的一纸判决下去,该企业面临的将是巨额的债务和随之而来的逾期利息、违约金、迟延履行滞纳金等,这对于被告企业来讲无疑是灾难性的结局。于是,办案法官在休庭后,反复与原告进行沟通,作耐心细致作调解工作,希望原告从大局出发体谅被告难处,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原告同意将还款期限延至2020年年未,并放弃之前的利息及违约金等。被告也承诺,如逾期不还,一定承担54万元的违约金。
坚持平等、全面、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司法理念是船营法院审理涉企案件的根本遵循,办案法官自觉充分运用民事调解的原则,化企业现实之困,以良好的案件处理效果真正实现优化营商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