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百年党史】党史知识学习(二十)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4-30 16:55:15 打印 字号: | |

前言: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和上级法院关于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船营法院推出“百年党史”专栏,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01 “三步走”

“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1987年10月,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五大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其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对这一战略不断发展完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科技论述的基础上,针对世界科技发展形势和我国科技发展任务,提出的一个创造性论断。1978年,面对我国发展形势,邓小平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他的推动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1988年,他又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把对科技的认识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这一句话提出后,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重视科技、重视教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在这一论断影响下,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此,我国科技事业开启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03 “三个有利于”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时提出的对改革开放判断的标准。主要内容是: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得失、是非、成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针对一段时期以来,党内和国内不少人在改革开放问题上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以及理论界对改革开放性质的争论,提出了“三个有利于”。以“三个有利于”为代表,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科学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探索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责任编辑:船营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