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最高法院工作报告@吉林法院这些工作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3-11 09:55:10 打印 字号: | |

3月8日上午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

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报告中提到:“辽宁、吉林、黑龙江严惩污染、盗采黑土犯罪。”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如何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

如何筑牢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根基

吉林法院

包干深耕“责任田”

把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

作为己任

守好中国的大粮仓

在黑土地保护上接连“上新”

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司法支撑

发挥职能

实现黑土地保护专业审理‍‍

2021年,吉林法院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一方面把打击非法占用农用地犯罪作为保护耕地的有力措施,有效遏制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将打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作为每年度保护春耕生产常态化措施。全年审结破坏黑土地刑事案件287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征收征用等民事行政案件2822件,依法守护黑土粮仓,筑牢粮食和生态安全屏障。四平中院印发《关于“保护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实施方案》,重点在梨树法院、四平铁西法院开展加强黑土地司法专项行动,依法审理涉及黑土地保护案件,切实保护黑土地,助力乡村振兴。

守正创先

积极探索推广“梨树模式”

为了深入总结“梨树模式”,向更大的面积去推广,一年来,在省法院、四平中院有力指导下,梨树法院加强和创新审判工作,通过强化司法保护与行政部门协作,以护地、护农、护粮为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加强黑土地司法保护设立黑土地保护服务点26个,提供土地经营权流转、耕地保护等18项法律服务,筑牢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根基。

梨树法院制定黑土地保护工作制度以及关于黑土地保护的十项措施,积极探索刑事、民事、行政一体化审判模式,实现涉黑土地保护案件专门化审判,并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十百千万”为民实践活动部署,借鉴“枫桥经验”,启动“员额法官入网格”的创新形式,梨树法院38名员额法官共同参与辖区内304个村屯、2810个网格内的网格活动,及时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第一时间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深入基层化解矛盾,推动诉源治理,开展黑土地保护送法下乡,有效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

创新举措

延伸黑土地保护司法服务效能

进一步完善府院联动机制运行,省法院积极搭平台,指导下级法院与行政机关定期开展座谈会议的方并对行政机关的相关执法工作提出司法建议,从司法审判角度督促行政机关履职尽责;加强对黑土地(耕地)资源类非诉执行案件的审查力度,最大程序上实现对黑土地的高效保护;大力推进行政争议诉前协调化解工作,以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为平台,积极与辖区相关行政机关进行对接,深入调解矛盾,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将土地争议实质化解。

开展“百姓说事点”、专项微信群、村镇联系点等,为农民、合作社等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讲解农业生产经营过程可能出现纠纷的法律问题,让农民切实了解国家司法政策,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让田间地头、居家炕头成为“流动法庭”,合理简化办案程序,减少双方当事人出庭的次数,缩短处理时间,提高服务效能。

中国人端中国碗

中国碗装中国饭

聚焦黑土地司法保护

守好中国的大粮仓

为吉林法院点赞!‍‍





报告中提到:“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等法院建立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机制。”

良好的营商环境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也是东北振兴吉林发展的助推器

如何更好地服务吉林振兴发展大局

吉林法院聚焦优化营商法治环境

全力打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企业投资兴业发展环境

服务企业发展的政策更加完善

随着服务民营经济发展“14条意见”、服务企业发展“十项措施”相继出台,省法院进一步深化暖企安商、纾困惠企司法政策,出台了《暖企惠企安企六项新措施》。“新措施”结合企业司法需要和审判工作实际,健全和完善对涉罪企业和经营者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涉企案件审慎精准适用民事财产保全措施、实行经济影响评估和快速办理,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助力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服务企业发展的举措更加有力

吉林法院紧紧围绕省委“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进一步健全完善知产、破产、涉外等审判工作机制,出台了多项务实管用的司法服务举措。加快完成互联网法庭、破产法庭设立工作,积极参与打造“长春智慧法务区”法律服务高地。推动建设延边东北亚区域商事争端解决中心,深化细化域外法查明与研究工作规则。进一步落实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体系建设,省法院出台《关于适用要素式方式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工作指引》,延边中院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合议庭,长春知识产权法庭适用速裁方式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案件平均审理周期从原来的85天缩短为30天。

营商环境考核指标更加量化

省法院结合全省法院工作实际,出台了《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及操作规则》,提出了30项任务93项具体措施和6大维度35项考核指标,以体系化标准化方式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量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2021年工作安排》,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全省法院营商法治环境建设工作实现了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的全面升级。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估中,由省法院牵头主抓的“三项指标”排名实现大幅提升,长春中院“保护中小投资者”核心指标、长春新区法院“执行合同”指标进入全国标杆行列,为区域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企业在我省的不断投资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审判职能的发挥更加充分

2021年,全省法院审结企业破产案件161件,15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通过重整走出困境,帮助2.7万名员工稳住就业,37户“僵尸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出清。依法规制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审结合同诈骗、商业贿赂、串通投标等案件493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6976件,其中长春知识产权法庭审结6138件,同比增长34.2%。推进建设延边东北亚区域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审结金融纠纷案件31809件,判处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685件1464人。妥善审理房地产纠纷案件8736件,依法制裁违规销售、合同欺诈、违约失信行为。

各类产权和企业家人身权

和财产权保护更加全面

2021年,省法院制定了《关于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指导意见》等16项常态化制度规范,并就群众反映强烈的虚假诉讼、“套路贷”、四大行业领域整治等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恶势力侵害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解决企业“挂案”问题,全面排查超过两年未审结的涉企业和企业家犯罪案件,共排查96件,审结22件。严格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原则,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界限,2021年,全省法院一审直接宣告被告企业或者企业家被告人无罪3件3人。

甄别纠正涉产权和企业家

冤错案件更加精准

2021年,省法院进一步完善涉产权冤错案件甄别纠正工作机制,通过定期调度督导,持续开展甄别纠正专项行动,以此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1年共对3起刑事案件被告人或者被告企业再审减轻处罚,对16起民事行政案件再审改判。同时,全省法院始终将审慎善意文明司法理念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最大限度保持企业财产运营活力,最大限度降低强制执行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共对47名被告人依法作出从宽处理。


来源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船营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