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件说来也怪,怪在哪?案情怪、关系怪、诉请怪。
原告曾经是某平台的销售人员,该平台承诺返还高额利息。于是原告不仅自己对平台投入不少钱,还引荐了被告对平台投入了9万元。后该平台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关停,被告投入的钱拿不回来了,恼怒之下迫使原告垫付了6.3万。P2P刑事案件结案后,依法返还作为被害人的被告3.15万元。原告得知,起诉被告要求返还已收到的3.15万元和今后还能收到的退款。
法官审理时发现,该案法律关系不清晰,原告的诉求不准确,还涉及刑事退赔程序的后续处理,是多种关系杂糅在一起的怪案。法官为了做到让审判结果符合百姓心里预期、达到使双方都满意的社会效果,认真研究案件背后的法理逻辑,查阅其他法院判例,最终确定了处理方向。在认定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上,本案虽然涉及到了刑事退赔程序,但是如果将本案放在该程序中不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可能使原告受到的经济损失再无法得到挽回。所以,认定本案在民事案件的受理范围内。
紧接着,原告交付被告的款项的性质是什么,让案件一时陷入了确认的难题。之前,原告第一次以不当得利起诉被驳回,双方也无证据证明款项性质,为此,法官反复阅览庭审笔录,回忆庭审现场双方的语言、神态、动作及被询问后的现场反应情况,综合认定双方应属合同关系,在后续的专业法官会议上,其他法官也都支持了承办法官的观点。本案遵循处分原则,判决被告返还原告垫付款3.15万元及利息。
本案宣判后,双方对判决并无异议,可原告联系法官称被告态度差还提出少履行,而自己正在住院正需要这笔钱支付医药费,请求法官帮助。法官切实回应群众期盼,告知原告既已得到胜诉判决无须再担心被告态度,同时,联系被告晓以利害,告知若不即刻给付,恐将承担双倍的利息。在强大的司法震慑下,当日下午被告即将全额款项汇至原告账户。
原告出院后,多次拨打电话向法官致谢,还特地来到船营法院向法官送来了一面锦旗。
船营法院组织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以来,办案法官始终以办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为宗旨,紧贴民生实事、切实回应期盼、实现案结事了,用实实在在的办好每一件群众事,来彰显船营法院司法为民的情怀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