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枫桥经验】“诉调对接+司法确认”释放1+1>2解纷效应
分享到:
作者:李杨  发布时间:2023-07-18 14:54:42 打印 字号: | |

“当初挑了好久才和她家约好给宝宝拍周岁照,签协议的时候说的好好的,谁知道摄影店这么快就倒闭了,孩子一转眼就长大了,错过了就再也拍不了了,这不仅给我造成了经济损失,更让我留下了许多遗憾,多次和摄影店协商也没达到满意的结果。”被告刘某无奈地说道。

船营法院收到宝妈起诉状后,征得原被告双方同意后,依托“法院+工商联”诉调对接机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工商联调解服务平台对接,将该案委派至吉林市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委员会当天回复确认接受。

“您好,我是吉林市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鉴于当事人正处于哺乳期的特殊情况,为节约时间成本,减轻当事人诉累,现通过在线视频的方式进行调解,您是否能听清楚……”通过调解员耐心细致地劝导,双方终于就调解结果达成一致。随后,在调解员的指导下,双方当事人通过在线调解平台申请司法确认,完成了和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流程,充分保障了双方的合法权益。



“以前听说打官司很麻烦,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起诉,没想到我们的诉求这么快就能解决,这种模式真是低成本、高效率,给法院点赞。”原告刘某激动地说道。



“法院+工商联”是新形势下社会力量与司法力量的融合。船营法院坚持“行内人管行内事,商人纠纷商人解”的工作理念,与工商联共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双方共同在区法院设立涉企诉前调解室,建立了领导负责、定期督导、检查考评等机制,由工商联选派熟悉社情民意、具有丰富调解经验的人士担任调解员,法院负责对行业调解员队伍的日常管理,调解组织主要为企业提供风险防范、化解纠纷和法治宣传等服务。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商会调解服务平台对接,发挥“诉调对接+司法确认”1+1>2效应,大力推进在线“多元调解”,让数字正义“触手可得”。

以上只是船营法院多元解纷机制的一项有益探索。近年来,船营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巧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推动多元解纷工作不断走深走实,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善用加法--“联合化解”解民忧。以诉前解纷网格化、类案解纷联调化、解纷效能综合化为抓手,调动各方资源,有力推动矛盾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覆盖全区城乡的4个巡回审判点、7个法官说法工作室、“四位一体”的解纷服务网络、 “五大纠纷化解平台”,集成线上与线下、远程与前端,推进在线咨询、分流、调解、确认有机衔接,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开放融合、各方共治的解纷法治“同心圆”。

精用减法--“诉调对接”开良方。全面实行调解前置,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全力打造“分调裁审”新机制,规范导诉分流、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登记立案、诉前调解。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讼辅导室”“诉调对接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建立“1+2+3”多元调解+速裁快审的诉调对接模式,特邀调解员进驻诉讼服务中心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活用乘法--“多元解纷”创合力。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着力打造“网格+”工作体系,将全区11个街道和1乡3镇的政法委员确定为“网格对接员”,法官加入平安建设网,推动建立综治中心、巡回法庭、法官工作室、诉调对接工作站“庭、站、点、员”解纷服务网络,采取“固定+灵活”“线上+线下”方式,构建形成了一元主导、多元化解的解纷体系,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巧用除法--“专业调解”更高效。创建点单式专家调解服务,选任11位来自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工商联合会、金融机构等部门的专业矛盾纠纷调解员组成专家库,当事人可根据自身需求,在预约单上选择调解员参与调解,实现专业纠纷专人解,行业纠纷行家调。


 
责任编辑:船营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