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法官,这一起案件结束了,我们心里的石头也落地了,这么多年的问题终于有了解决,真心地感谢法院为咱们群众办实事!”
近日,船营法院发挥诉源治理职能作用,历时数月成功诉前调解一起案件,将服务保障民生和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落到实处。
矛盾争议大,出现信访危机
2021年,乙公司为甲公司开发的小区做弱电智能化工程。由于双方对于工程款项以及工程质量问题存在争议,直到2024年工程也未能交付使用,双方之间争议较大,且均申请了鉴定,一时之间水火不容,甲公司遂将乙公司诉至船营法院。
本案涉及三个小区千余户居民,因弱电工程一直未交付使用,导致居民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晚一天解决,就会多一天不便。三个小区的居民因未能正常使用小区的相关设施已经出现信访事件。办案法官彭涛分析研判后认为,该案处理不当易引起群体性纠纷,适合先行调解来化解矛盾。
对接法定代表人,找到化解纠纷“金钥匙”
办案法官认为,法定代表人出庭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双方之间的对立情绪,更有利于推动纠纷的实质性化解,遂与原告甲公司代理人及被告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进行沟通。在鉴定报告出来之后,办案法官组织双方法定代表人本人到场,在前期多次沟通的基础上,分析案情、明理释法,逐一厘清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坦诚相见,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长达6页的调解书送达到双方当事人时,“案结事了”这四个字得到了实质体现。
推动双方矛盾实质化解,做到“一案结,多案消”
经调查核实,双方当事人存在其他纠纷,在其他法院有另一起案件,且该案已上诉于二审法院。在办案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握手言和,最终当事人将该案予以撤回,所有纠纷一次性化解完毕,实现了从“一案结”到“多案消”,案结事了、事心双结的良好效果。
用更好的方法、更敬业的态度为解纷加速度,在诉源治理的路上,船营法院一直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