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金融借款纠纷逐年递增的趋势,船营法院积极加大涉金融纠纷诉源治理和多元化解纷力度,高效解决金融机构无法收回贷款资金的燃眉之急。近日,船营法院审监庭的法官通过“望闻问切”四步调解法,成功化解了一起金融借款纠纷案件。
2013年,原告某银行与被告付某签订《个人房屋按揭借款合同》,约定被告向银行借款用于购买房产。此后,因被告未按时履行还款义务,银行诉至法院,请求解除双方签订的借款合同,要求被告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罚息、复利),并就其抵押房产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优先受偿。
“望”表识里。在收到诉讼材料后,办案法官认真梳理案件事实、审查证据材料,发现双方争议不大,事实清楚,金额较小,考虑到案件如果进入诉讼程序,不仅耗时长,而且直接判决很可能激化矛盾导致后续执行难,增加银行的诉累,因此决定以诉前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
“闻”声知意。办案法官主动与被告进行沟通,向被告询问未能按时偿还贷款的原因。“真不是不想还,这两年生意不好做,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到处是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周转不开……”被告自述其并非恶意拖欠,系因前几年疫情影响导致的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所以无力偿还借款。
“问”需引导。办案法官向被告反复释明不偿还贷款的法律后果,告诫其自动履行还款义务,讲明拖欠借款时间越长,日后所要负担的利息就会越多,经济负担也就会越大,如案件经过诉讼进入执行阶段,还可能面临抵押房产被拍卖等不利后果。听了法官耐心的释法明理,被告诚恳表示,希望银行能多给一些时间,他会想办法筹钱,尽快把拖欠借款还清。
“切”入症结。法官立即与银行沟通,转达了被告的意愿,希望银行考虑被告未还款的原因以及理解被告经济困难的现状,建议给予适当的宽限期。几天后,银行来电回复法官同意与被告进行调解,如被告能把逾期部分还上,借款合同可以继续履行。二十余天后,法官接到了银行电话,得知被告已将逾期欠款全部还清,银行申请撤回起诉。至此,案件得到了妥善化解。
该案通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定分止争、实现案结事了,既能最大限度减轻当事人诉累,也能有效提高金融借款案件的化解速度,保证金融秩序的稳定。下一步,船营法院将继续坚持能动司法,加强调解工作,提供更加精细化、便捷化的司法服务,力争实现金融纠纷高效化解,促进金融市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