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的物业费在找不到人的情况下能够这么顺利的要回来,我们真的非常感谢,多亏了法官的尽职尽责和坚持不懈,最终才能成功调解下来,我们还少跑了好几趟法院,来你们这办事真是既省心又安心,给你们点赞!”
近日,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受理了一件“找不到被告”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涉企案件,经法官多方寻找,终于找到被告的家人,使得物业服务企业收到了业主拖欠17年之久的物业费,一件不更换诉讼主体即不可能审结的案件以和解方式结案,纠纷未通过诉讼程序便得到实质化解。
立案庭速裁团队法官受理案件后首先拨通被告电话向其送达,但接电话的却是被告的儿子,称其父已死亡,并承诺第二天到法院领取立案通知书、起诉状等诸多法律文书。然而第二天并未如约而至,法官再次拨打被告电话,均被拒接。于是,法官踏上了曲折的“寻人之旅”。
法官先是来到被告所居住的小区住宅寻找,但却早已“人去楼空”,原告物业服务企业并不知道被告死亡一事及其家人的去向。法官认为“称自己父亲死亡,不应该是玩笑话”,随即去往本地火葬场,调取近5年间被火化者的死亡记录,但并未有收获。就在法官一筹莫展的时候,在卷宗内查到了被告的户籍所在地,等到了户籍所在地后却得知,因修扩道路、建楼等原因,原有住户基本都搬离迁移到市内的其他地方,已找不到知道被告近况的村民。当地派出所民警及村民委员会干部都表示只是听说被告已去世,却并未见过死者及下葬的过程和所葬坟墓,因此无法向法院提供确凿的证明材料。法官抱着“死磕”的态度又到本市几家大型医院查找被告死亡前经抢救或出具死亡证明的登记记录,亦毫无线索。于是,法官无奈返回单位重新梳理头绪。
次日,法官转换方向,改为寻找被告的家人,通过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及公安局等处查找被告家人在本市的准确住址,其所在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案情后主动协助法官并一同找到了被告的妻子,经过法官与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共同做其思想工作,被告的家人在遵从法律和不愿牵扯讼累的双重思想压力下,主动出面与物业服务企业协商,结清了被告拖欠了17年之久的物业费,而物业服务企业也明确表示放弃对违约金追偿。该案从无法联系被告到达成和解实际履行,环环相扣,快速高效,切实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实质化化解。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将秉持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司法服务,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如我在诉”的意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为营造辖区内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