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农民工兄弟送来“语音转文字”式锦旗

分享到:
作者:宋承泽  发布时间:2025-01-24 11:06:37 打印 字号: | |

锦旗上的话好像微信里的“语音转文字”,语短情长,朴素展现出农民工兄弟对法院公安联动机制的认可和执行法官高效办案的赞扬。时间回溯到2025年1月2日,拖欠26名农民工工资的被执行人还是一副能赖多久就赖多久的姿态。但几个小时之后,船营法院在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发起了一次精准攻坚,在司法拘留的严厉威慑下,被执行人无计可施,十日后执行款本息74万元“颗粒归仓”。


一、讨薪未果 法院起诉


2024年,被执行人沈阳某建筑公司雇佣王某等农民工在吉林市某项目部工作,工程结束后,仍有一部分工资未支付。王某等人多次催要,沈阳某建筑公司以各种理由拖延。无奈之下,王某等人将该公司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该公司向王某等人支付工程款67.5万元及利息。判决生效后,被执行人仍不履行。

进入执行阶段,执行干警在接收案件后迅速开展工作,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和沈阳实地调查对被执行企业沈阳某建筑公司名下财产进行查控,经查询被执行企业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被执行企业法定代表人孙某本人下落不明,电话也无法接通,一时间,案件执行陷入了困局。


二、执行受阻 联动破局


随着财产调查的深入,执行干警发现被执行企业在全国涉及多起执行案件,其职工数月未开工资,已有部分职工离职。2024年9月,执行干警在被执行企业办公场所找到其法务,其表示近期将有工程回款,如收到将第一时间支付本案欠款,但数月等待仍未见被执行企业兑现。

2024年12月,吉林市法院和吉林市公安局正式建立执行联动机制,船营法院执行干警遂向船营公安分局发出协助查控函,请求协助对被执行企业法人孙某实施布控。2025年1月2日,船营公安分局向执行干警提供了孙某的行踪及在沈阳市的位置信息。


三、百里奔袭 权益昭彰


“开门,船营法院执行局!”早上7点的沈阳市,寒意正浓,尚在睡梦中的孙某被敲门声叫醒,她对执行干警的突然到来非常惊讶,但她仍心存侥幸,表示企业没有能力履行,于是执行干警将其拘传回到沈阳市某区法院,现场宣布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15日,孙某终于动摇愿意配合执行,主动提供一处财产作为担保,同时联系案外人广州某建筑公司承诺在10日内支付本案全部义务,经过24小时高效攻坚,此次跨省执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025年1月13日,案外人广州某建筑公司如约支付74万元执行款,本案实现案结事了。

本案的顺利执结,是市中院和市公安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执行联动的意见》的一次生动实践,“法院+公安”的联动协作模式,实现了寻找被执行人的快速反应和无缝对接,较好的解决了法院执行长期存在的“人无踪、车无迹”问题,此次跨省执行是船营法院运用联动机制以来的第一次成功案例,不仅大大增强了执行干警对联动机制的信心,也为机制更好运行积累了经验。

初审:张泽龙

复审:王鹤霏


责任编辑:船营法院